中國品牌日觀察:科技長虹,詮釋新時代“產業報國”
全球目光聚焦中國,嘗試解析穩定與發展的“中國答案”,借鑒“中國智慧”。在“中國式發展”充分釋放自身優勢的背后,中國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,特別是在近年來,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升級,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升級,中國的產業經濟也從關注速度走向了高質量發展,中國品牌既被世界共享,更是強國力量。
隨著第六個“中國品牌日”的到來,大國品牌們的氣質更為彰顯。作為中國制造業的典型代表,長虹控股集團加速推進面向物聯網數字化轉型,智能家電等成熟產業穩步發展,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成長,多項產業冠軍服務越來越多的知名品牌,推動中國相關產業轉型升級,用發展詮釋新時代“產業報國”。那么,科技長虹的品牌驅動力在哪里?
創新熱愛構成品牌底蘊
隨著數字世界與物理空間的鴻溝被不斷衍生和迭代的新技術彌合,品牌的較量愈發向最原初、也是最核心的內容回歸:科技創新。對創新的堅持,正是長虹的習慣。特別是從近年的發展來看,長虹更關注對核心科技的的掌握和對關鍵基礎技術的鉆研。
一方面,綜觀所處行業和領域,以家電板塊而言,當眾多行業企業還執著于規模效益,長虹的技術創新已經具備了高端、前沿這樣的特質,向上游探索、向高技術壁壘探索。長虹控股集團搭就建起了燈塔實驗室、競爭力實驗室、技術生態圈三層研發體系,能夠為智能家電、核心器件、新興產業等形成強有力的技術支撐,是自身發展的底氣所在。
另一方面,長虹的科技創新更強調實際的應用落地,而不是單純用來給外界展示的營銷噱頭。長虹的技術創新并不停留在實驗室里,很多都在長虹的產業生態里得到了規?;瘧?。比如,2020年,國內首條“5G+工業互聯網”生產線就在長虹智慧顯示工廠正式投產,前沿科技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,推動整個行業進步。
更進一步,在技術研發與應用的基礎上,向技術賦能、技術輸出轉型,對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,也收獲了更多成果,最重要的就是產業生態和創新循環的實現。比如,長虹的能源布局覆蓋了研發、制造、銷售、應用、回收等環節在內的上下游全產業鏈,由長虹生產線出去的鋰電和材料,經過使用,最后又可以流入長虹旗下的回收企業中,除了形成產業閉環外,后續還可以指導新一輪的創新計劃。
關注核心科技,關注科技原創,關注應用落地,關注協同效應,這“四個關注”,從根本上形成了長虹品牌價值延伸的土壤。
人文精神填充品牌內涵
根本上說,品牌表現了一家企業的精神氣質,科技創新能夠讓企業在品牌建設的過程中具備實力自信,但文化自信也不可或缺。企業形成文化自信,有兩個關鍵,一是把握歷史傳承,二是順應時代精神。特別是作為中國品牌,還有一點尤為重要,那就是對民族精神的繼承與發揚。
品牌傳承,對長虹而言是水到渠成的事情,畢竟,創新與務實已經深入長虹骨髓。
順應時代精神方面,科技長虹也在不斷創新,在埋頭專注原創科技的同時,長虹的品牌建設與品牌活動也相當豐富,與不同行業品牌的跨界合作、與不同領域的良好互動、對國風國潮的展現等等,已成為長虹的常態。
以2021年為例,與川航合作的“長虹號”飛機起航、與國家羽毛球隊一起征戰海外賽場、合作小鵬汽車延續智慧生活暢享等等,都顯示著長虹的年輕氣息與國風氣質。
例如,“長虹號”飛機涂裝,就以可愛、童趣為出發點,融入夢想、飛行元素,彰顯小朋友的創造力、童真感、好奇心,更融入飛機、衛星、雷達、地標性建筑等相關元素,既緊扣“國運長虹,夢想飛天”主題,從更深層次與年輕一代形成共鳴;又代表了長虹的中國視角,代表了立足中國、努力為國內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和體驗的品牌意識。
創造“百年品牌”,是企業近年來熱衷的話題。如果說科技創新讓品牌走得穩,人文精神則會讓品牌走得久,不斷填充品牌內涵,是長虹也是其他中國品牌成就“百年品牌”的關鍵。
全球視野開拓品牌空間
品牌要走得穩、走得久,還要走得遠,全球化早已展開,中國品牌要實現更大的價值和抱負,需要走出國內市場的“避風港”,去往波瀾壯闊的全球市場“深水區”,長虹也是如此。如果說在品牌精神建設上,對國風國潮的彰顯展現了長虹的中國視角,在市場開拓方面,就更多展現了長虹的全球視野。
特別是近年來,長虹在穩步做好國內市場的同時,長虹海外自主創牌進程在加速推進。
C端業務方面:電視業務,持續推動產品升級,強化 ROKU、NETFLIX、安卓三大智能平臺的行業領先地位,強化歐洲、澳洲等國家市場突破和全球電商平臺運作,加強市場拓展,突破 10 億元級區域市場 4 個,突破 5 億元級區域市場 2 個,億元級客戶數量增加至 16 個;白電業務,強化海外銷售渠道升級,以效率為抓手,降低成本,加強海外物流能力建設,提升全球化交付能力。
B端業務方面,無論是ICT綜合服務、特種電源、冰箱壓縮機等等,都與眾多國外頂級客戶長期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。
運營及產業布局方面,目前公司業務已覆蓋全球 130 余個國家和地區市場,設立了 14 家海外子公司,布局了6個海外制造基地,建立了 3 個海外研發中心,覆蓋國家包括:捷克、西班牙、印尼、巴基斯坦、韓國、越南、菲律賓、澳大利亞、印度、阿聯酋、俄羅斯、美國等。公司將積極把握“一帶一路”合作、RCEP 區域貿易自貿協議、中歐投資協定等帶來的機遇,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,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相互促進、相互循環,進一步完善全球產業布局,擴大品牌全球影響力,提升企業全球化競爭能力。
基礎能力建設方面,長虹與中遠海運集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進一步完善長虹海陸空一體化運輸體系,為海外業務發展提供更強勁的物流保障。經由中山出口基地,“長虹制造”可發往全球;通過中歐列班,可向中東歐國家運輸貨物;與川航達成戰略合作,進一步拓展了空中運輸渠道……對外輸出的運輸網逐步覆蓋全球,這是全球運行縱深的保障。
以上這些,讓長虹能夠在更大的市場舞臺上更充分釋放品牌價值,不僅做國內用戶支持的中國品牌,也成為中國品牌在海外的一張“名片”。
中國品牌日的第六年,也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二十個年頭,“中國品牌,世界共享”,依舊是中國品牌日未變的價值理念,“中國品牌,強國有我”,也仍會是中國企業在奮斗過程中的不變追求。長虹則在用自身的企業發展和品牌建設表明,通過探索核心科技、豐富精神內涵、放眼全球舞臺,中國品牌持續崛起的未來,已經到來。(中國網)